夏朝的最后一个君主桀在有娀(sōng)这个地方被打败了,他逃到了鸣条,夏朝的军队也彻底失败了。商汤接着攻打三(zōng),抢走了他们的宝玉,义伯和仲伯写了《典宝》这本书。商汤打败夏朝后,想换个地方建社稷(jì,古代祭祀土地神的地方),但没成功,于是写了《夏社》。伊尹向商汤报告了这些事。这时候,所有的诸侯都归顺了商汤,商汤就登上了天子的位置,统一了天下。
商汤回到了泰卷陶这个地方,中写了一篇诰(gào,古代的一种文体)。商汤废除了夏朝的命令后,回到了亳(bó,商朝的都城),写了一篇《汤诰》,内容大概是这样的:
“在三月的时候,王(商汤)亲自到了东边的郊外。他告诉各个诸侯和首领:‘你们都要为百姓做贡献,努力工作。如果你们不这样做,我会严厉惩罚你们,你们不要怪我。’商汤还说:‘古代的大禹和皋陶(gāo yáo)长期在外辛苦工作,为百姓做了很多事,百姓才得以安居乐业。东边有长江,北边有济水,西边有黄河,南边有淮河,这四条大河都治理好了,百姓才有了安定的居所。后稷(hòu jì)教大家播种,种植各种谷物。三公(古代的三位重要官员)都为百姓做了贡献,所以后来才有了国家的安定。从前蚩尤(chī yóu)和他的大臣们祸害百姓,天帝就不支持他们,这是有证据的。先王的话不能不努力遵守。’商汤还说:‘如果你们不遵守正道,就不能留在国家里,你们不要怪我。’”
商汤用这些话来命令诸侯。伊尹写了《咸有一德》,咎单(jiù dān)写了《明居》。
商汤即位后,改变了历法(正朔),更换了衣服的颜色,崇尚白色,朝会(cháo huì,君主召见大臣的会议)改在白天举行。商汤去世后,太子太丁还没有即位就死了,于是大家就立了太丁的弟弟外丙为帝,这就是帝外丙。帝外丙在位三年后去世,大家又立了外丙的弟弟中壬(zhōng rén)为帝,这就是帝中壬。帝中壬在位四年后去世,伊尹就立了太丁的儿子太甲为帝。太甲是商汤的嫡长孙(dí zhǎng sūn,正妻所生的长子),这就是帝太甲。
帝太甲即位的第一年,伊尹写了《伊训》《肆命》和《徂后》(cú hòu)三篇文章。帝太甲即位三年后,变得昏庸无道,残暴凶狠,不遵守商汤定下的规矩,败坏了德行。于是伊尹把他流放到了桐宫(tóng gōng)。在这三年里,伊尹代替太甲管理国家,召见诸侯。